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
發布時間:2014/1/21 14:33:23 瀏覽次數:5753次
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病菌存活期長,誰風雨吹濺傳播,冷涼多雨的天氣,發病較重。
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癥狀:
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菌主要侵害菊花靠近土表莖基處,但溫室栽培時,在莖的中部也可發病,莖基處感病開始變深褐色,向上下擴大為梭形或不規形斑塊,水漬狀腐爛。在潮濕時莖表面出現絨狀白色菌絲,病斑繞莖基一圈時,葉片失去光澤,黃化下垂,從而導致植株萎蔫干枯。密集的菌絲體很快變成堅實的粒狀黑色體,叫作菌核。菌核在莖內或莖表形成,半圓形或近半圓形,似鼠糞狀,直徑約3-6毫米。若把病莖縱長劈開,在髓腔里通常可見大量菌核。若莖中部發病,病斑多出現于分枝處或葉柄基部,暗褐色,病菌環繞莖區擴散,病部以上部分葉片萎蔫干枯,并逐漸向下方蔓延,全株死亡。病株同樣出現白色菌絲和菌核。
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病因及傳播途徑:
菊花莖菌核腐爛病是由子囊菌亞門,盤菌綱、柔膜菌目,核盤菌科,核盤菌屬的核盤核菌侵染引起的。菌核萌發長出子囊盤,盤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橢圓形,無色,以此侵染傳播。菌核也可以萌發產生菌絲以此侵害菊莖基,導致腐爛病。
菊花莖菌核腐爛病菌以脫落在土表中的菌核越冬。當溫度在20攝氏度左右,相對濕度在85%以上時,對病菌發育有利。子囊孢子自身被強力的彈射進空中并隨風雨吹濺傳播,以傷口侵入為主。土壤連作,露地栽培,偏施氮肥,冷涼多雨的天氣,發病較重。
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防治方法:
1、病株在菌核形成前即要除去。土壤中的殘枝敗葉,深埋或燒毀。不要與蔬菜地輪作,避免交義感染。使用蒸汽或化學進行土壤消毒。
2、發病期可選用50%氯硝胺800-1000倍液,50%苯來特800-1000倍液,連續2-3次。
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在防治的時候應該采取什么措施呢?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的特效藥都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的防治技術。 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防治措施: 1、減少侵染來源:徹底清除病殘體,集中銷毀。 2、加強栽培管理:選擇通風透光良好的地段種植。植株間不宜過密。與禾本科作物輪作。 3、藥劑防治:發病期,噴施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查看詳情】
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的發生常常會帶來很大的損失,只有詳細的了解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發病規律才可能有效的進行預防以及防治。 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病原菌以菌核在病殘體和土中越冬,翌年環境條件適合時,產生子囊盤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傷口侵入寄主,進行侵染危害。陰濕多雨季節發病重。連作發病亦重。前期作物為十字花科等蔬菜時,發病重。...【查看詳情】
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出現以后會有什么樣的癥狀呢?我們在種植菊花的過程中要謹防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的發生,否則會帶來不小的危害。 菊花莖菌核性腐爛病主要發生在近土表的莖基部,有時也發生在莖中部。發病初期,病部變色并逐漸擴展成不規則的大病斑,呈水漬狀軟腐。發病后期,當環境濕度大時,病斑處出現白色菌絲。當病斑圍繞莖基一周時,導致葉枯萎、下垂,最后植株呈立枯狀。解剖病莖,在莖稈內外均可見到黑色鼠糞樣的菌...【查看詳情】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您留言,我回電!幫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