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農戶朋友反映,地里情況復雜,晚播、積水、秸稈還田等問題扎堆,不知道如何管理才能確保苗齊苗壯。別急,今天就為大家梳理這五大關鍵點的應對之道。
一、晚播:搶時更要搶“質”
晚播已成定局,怎么辦?核心原則是“以技補晚”。
選用良種:優先選擇生育期偏短、抗寒性強的早熟品種,為收獲爭取寶貴時間。
增溫保墑:播后及時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利于提墑保溫,促進早出苗。
適當增密:晚播會導致分蘗減少,可通過適當增加播種量,依靠主莖成穗來確保畝穗數。
二、積水:排澇是首要任務
田間積水是小麥的“致命傷”,必須立即解決。
疏通溝渠:及時清理田間溝渠,確保“三溝”配套,排水暢通,做到雨停田干。
散墑松土:積水排出后,待地面泛白,及時中耕散墑,破除板結,改善土壤通氣條件,促進根系恢復生長。
三、播量:合理密植是關鍵
“有錢買種,沒錢買苗”,播種量直接影響群體質量。
因時定密:晚播田塊應適當增加播量,但切記“寧稀勿密”,避免群體過大導致后期倒伏和病害加重。
精量播種:大力推廣精量播種技術,確保下種均勻,減少叢籽、缺苗斷壟現象,構建合理群體結構。
四、秸稈:科學還田利大于弊
秸稈還田能培肥地力,但若處理不當,反而會惹來麻煩。
粉碎要細:秸稈粉碎長度盡量在5厘米以下,拋撒均勻。
深翻壓實:還田后務必進行深翻或旋耕,將秸稈埋入土中,并做好鎮壓,防止土壤過暄、根系懸空。
增施氮肥:秸稈腐熟過程會消耗氮素,因此要額外增施適量氮肥,避免與幼苗爭氮。
五、施肥:精準發力促弱轉壯
今年的苗情復雜,施肥策略更要“因苗而異”。
重施底肥:底肥要充足,尤其重視磷鉀肥的施用,促進根系發育。
靈活追肥:對晚播弱苗,要早追返青肥,促弱轉壯;對積水導致的黃苗,可結合中耕,噴施葉面肥,快速補充營養。
面對今年的特殊情況,管理上絕不能“一刀切”。各位農戶朋友務必結合自家地塊的實際情況,將排澇散墑作為首要任務,通過精細整地、適量增播、科學施肥、處理好秸稈等一系列綜合措施,為小麥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事在人為,只要管理到位,依然有望奪得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