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秋播期間連續陰雨影響,陜西省小麥整體播期偏晚。各地要堅持“以促為主,調優群體”的原則,搶抓越冬前田間管理“窗口期”,緊盯肥水管理、適時鎮壓、葉面噴肥等關鍵環節,全力促進苗情轉化升級,打好明年夏糧豐產基礎。
1、基本苗情
當前,陜西省旱地小麥大部分進入分蘗期,灌區小麥大部分處于出苗期至2葉1心,畝總莖數、葉齡、單株分蘗均較上年減少,長勢偏弱,一二類苗占比下降。
從播期分析,10月5日之前播種,整體處于4葉1心至6葉1心,出苗較好,長勢優良,畝總莖在45-60萬,有1-3個分蘗;10月6日-10月15日播種,整體處于3葉1心至5葉1心,受田間濕度大、整地質量差、土壤板結等因素影響,苗勢較弱,畝總莖在28-45萬,整地播種質量高的麥田有1個分蘗;10月16日-10月25日播種,整體處于2葉1心至3葉1心,沒有分蘗,畝基本苗28-32萬;10月26日-11月5日播種,天氣放晴,播種進度加快,整體處于1根針至2葉1心,沒有分蘗,畝基本苗28-32萬;11月6日-11月15日播種,處于出苗期至1根針。
從區域分析,寶雞、咸陽2市旱地小麥整體發育進程基本正常,長勢良好,渭南市旱地受晚播影響,苗情較弱;關中灌區和陜南地區小麥大部分播期偏晚,當前大部分處于出苗至2葉1心,受播種質量影響,苗情較為復雜。
2、存在問題
受秋播期間連續陰雨影響,播期普遍偏晚,苗情復雜,長勢不平衡突出。
一是整體苗齡偏小。當前,陜西省小麥普遍苗齡小、分蘗不足,3葉以下麥田比例偏大。
二是存在“僵苗”、“死苗”現象。雨前播種田塊,因土壤板結,導致出苗發育困難,存在“僵苗”、“死苗”現象。
三是凍害發生風險加大。前期田間濕度大,部分田塊整地質量差,田間坷垃大,土壤懸虛跑風,加之晚播麥苗抗寒鍛煉不足,導致麥苗受凍風險加大。
四是病蟲草害發生風險偏大。“濕生病、旱生蟲”,今年土壤含水量高,田間濕度大,增加了田間病蟲草害發生基數,部分地塊病蟲草害有早發趨勢。
3、冬前田管技術要點
據氣象部門預測,冬前氣溫呈偏高趨勢,有利于搶抓“窗口期”,開展冬前田間管理。各地應以促弱轉壯為主線,抓好適苗追肥、適晚冬灌、適時鎮壓、防凍保苗等關鍵環節。
(一)以促為主,適苗追肥
5葉1心以上的麥田,若底肥充足、生長正常、墑情適宜,則冬前一般不再追肥。3葉1心至4葉1心的麥田,根據苗情隨水適量施用壯蘗(平衡)肥,可每畝施用尿素5-7公斤、二銨10公斤,促進大蘗生長。1葉1心至2葉1心的麥田,及時中耕松土,破除板結,促根增蘗。在早春土壤即將返漿時開溝施肥,有條件的可采用滴灌或微噴灌,小水帶肥,輕灌輕追,可每畝追施二銨10公斤。“1根針”和“土里捂”麥田,冬前盡量減少擾動;“土里捂”麥田早春及早鎮壓耙耱,破除板結,提升地溫,加速出苗,“1根針”麥田可噴施葉面肥,加速生長發育。旱地麥田和群體大于70萬,葉片細長、莖稈細弱的稠弱苗田,可噴施磷酸二氫鉀等生長調節劑,促根健苗、增強抗性。
(二)適晚冬灌,蓄墑保溫
一是墑情不足、秸稈還田量大、土壤懸虛不實的田塊必須進行冬灌,踏實土壤,促進小麥盤根和大蘗發育,保溫防凍;二是10月30日后播種的晚播麥田,建議推遲冬灌時間,做到蓄墑保溫,冬水春用。在日平均氣溫3℃左右,土壤晝消夜凍時進行,在封凍前完成。提倡節水灌溉,小水細灌,禁止大水漫灌,確保田面不積水,澆水后及時劃鋤松土保墑。
(三)適時鎮壓,踏實土壤
按照“壓干不壓濕、壓軟不壓硬、壓輕不壓重、壓虛不壓實”原則,在小麥分蘗后(3葉1心以上),對旋耕與秸稈還田后鎮壓不實、土壤懸虛、坷垃多的麥田,適墑鎮壓,踏實土壤,破碎坷垃,保溫增墑,促苗穩健生長。對播期偏早,生育進程過快的旺長麥田,及時機械重壓,控上促下,預防倒伏。冬季鎮壓要在土壤封凍前的晴天中午至下午16點之前進行。
(四)預防凍害,順利越冬
一是葉面噴肥,提高抗寒能力。寒潮來臨前,對于“一根針”、“稠弱苗”和旱地麥田,可在晴天中午,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和適量植物細胞膜穩態劑等生長調節劑或冷克星等防凍劑,提高細胞液濃度,增強植株抗寒能力;二是因苗鎮壓,防止土壤透風。在墑情適宜時輕壓,踏實土壤,彌實裂縫,防風保溫;三是以水調溫,減小地溫變幅。對土壤表墑不足的麥田,可采取微噴或滴灌的方式,小水慢噴(滴),調節田間小氣候,平抑地溫;四是秸稈覆蓋,減緩地溫散失。有條件的地區可覆蓋秸稈等減緩地溫散失;五是中耕施肥,促進苗情恢復。寒潮過后及時調查受凍情況,對于冬季受凍麥田,密切跟蹤長勢,待氣溫穩定回升,抓緊中耕松土,破除板結,提高地溫,促進根系下扎和地上部生長。同時,結合降雨或灌水,根據凍害等級與群體發育狀況,追施氮肥,促進苗情恢復。
(五)適時化除,防止藥害
對于關中西部和北部旱地10月15日前播種、關中中東部和陜南地區10月30日前播種,未進行封閉除草或除草效果不理想的麥田,在小麥3-5葉期、雜草2-4葉期、日平均氣溫在5℃以上的晴天化除,嚴格按照使用說明使用,降溫前后5天禁止作業,防止發生藥害。對于10月30日后播種,小苗弱苗麥田,冬前難有化除“窗口期”,建議暫不作除草處理,可在明年早春根據田間雜草發生種類和出苗情況,選擇對路藥劑進行化除。
(六)防治病蟲,壓低基數
做好以條銹病為主的病蟲害監測預報,做到早期控制。西部地區要嚴格落實小麥條銹病帶藥偵察,發現一點防治一片的防控策略,力求早發現,早防治,壓低菌源基數,減輕后期防控壓力。
來源: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